1)130.两张照片,一场和解_求求了,快回家练琴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魏三碗八五年毕业留校至今,从教三十余年,为社会输送了无数优秀毕业生,编著各类钢琴教材十二套,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于部,为蓉城乃至整个周边地区的钢琴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  一次在学校强制安排的采访中,记者问老魏,“魏老师,您为什么从来不担任钢琴比赛的评委工作。”

  老魏对着镜头忙摆手:“当不来当不来。”

  学者当务实。

  老魏是个纯粹的人,他这辈子只想干好一项事业,教好学生,用国家的栽培回报祖国。

  老魏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暴脾气,尤其反应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,只要学生没有完成他的要求,他就会发火。

  教不严师之惰。

  老魏不怕学生背地骂他,他不在乎。

  曾经那一批批在他的高压教学下的毕业生,如今已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开花散叶。

  有的人开办了自己的钢琴教学机构,有的人成为了中小学里的音乐老师,有的人出国归来走进民办大学成为了大学老师。

  当然,有的人毕业之后就杳无音讯。

  老魏不怕学生背地骂他,更不在乎有多少人还记得他这个大学老师。

  老魏还有不到两年就退休了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站好最后这一班岗。

  等退休之后他就可以安心的带孙子喽。

  周围的老同事都陆续搬走,不少人劝他也搬走。

  可老魏不。

  每每走在校园里,看着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他就开心。

  老魏教了一辈子书,学生的笑脸他一辈子都看不够。

  老魏还有不到两年退休,从教三十余年,他只有一个遗憾。

  有一个孩子,他没教好。

  一个从北方边缘小城不远千里来到蓉城求学的孩子。

  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孩子时,从对方的眼睛里他就看到了。

  这个孩子有灵性。

  接着一听,这天生就是块学钢琴的料。

  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这种孩子,了解得知这孩子家庭条件很差之后,他更是动了恻隐之心。

  不但在专业上对其照顾有加,在生活上更是尽到了超出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义务之外。

  每逢节假日周末,他必定把这孩子邀至家中,炖鱼烧肉,全当家人看待,就连她亲生女儿有时都戏称,“咱家这是要多口人了。”

  大概是老魏有时候真把这孩子当半个儿看待了,所以对其要求自然更加严格。

  别的孩子练三个小时,这孩子必须得练四个小时。

  别的孩子允许节奏出现一点小问题,这孩子节奏不允许出现一点小问题。

  不然就是打骂伺候。

  孩子跟他学琴四年,在他的打骂下度过四年。

  他最后悔的就是这孩子开毕业音乐会的时候,他当时因为学校里谣传的关于这孩子生活作风上的问题,气的没有去。

  哪知一别就是三年。

  他再没有听过这个孩子的音讯。

  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这几年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