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位大波浪,病床一角的小孩_求求了,快回家练琴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严格来说,触键后离键才标志着一次完整触键过程的结束。

  ——

  回顾马可的一轮现场,李安评价四个字,其实还好。

  听前半段,零碎不堪,听后半段,边界清晰。

  心里素质差是舞台的天敌,马可上台步伐拘谨,鞠躬动作僵硬,这足以表明孩子独自上台面对灯光时的无所适从。

  适度的紧张感会让演奏者始终保持一种清醒,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,减少出错几率,并能在将其释放之后达到更饱满的演奏情绪。

  而过度紧张只会让演奏者心大脑反应迟钝,感官系统能力下降。

  不少演奏者回忆某次糟糕的舞台表现都会提到这样一句: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开始的。

  马可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弹出曲子开篇出现的第一组和弦,更糟糕的是还弹错了其中一个音。

  随后一直到小品主题之前,马可像是一直处于混沌之中,错音,错节奏,甚至还有错行。

  简单来说,错错错。

  但即便如此,李安当时也只是认为孩子是心理状态导致,事实上作为老师,他知道那不是马可的真实水平。

  可没办法,比赛就是这几个瞬间的事情。

  主题再现前有一段减速的小间隙,马可就是利用这个小间隙将音乐调整过来,往后一直到结束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。

  对此不止其他评委,就连李安都有些惊异,他没想到马可还能再找回来。

  通常这种情况下,演奏者能顺利演完曲子都算是完成任务了。

  马可鞠躬下台之后,李安在心里思考是什么原因能让马可能在后面找回来,奏出判若两人的后半段。

  在他意识到这也是他第一次观看马可的独奏舞台,上一次马可等台还是去年音乐会的钢琴八重走,于是他便抛开一般经验。

  重新再看待这个问题,结合马可上课的种种表现,他隐约找到了一些线索。

  别看这孩子容易害羞,话其实并不少,也是少数能在他讲段落时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孩子。

  即便给孩子上课,李安也会把一些专业知识点揉碎像是讲故事一样讲给孩子们听。

  比如作曲家背景,作品背景,简单的句子分析,他认为这些东西是孩子们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必须要涉及到的内容

  在他看来只教如何弹音符的钢琴老师,称不上合格的钢琴老师。

  不能因为是孩子,就剥夺他们获取深入学习的机会。

  效果还不错,几个孩子都还挺愿意听他讲这些,但是能主动提出相关问题的只有小北和马可。

  连车琳更多的时候也只是点头,王小虎就更不用说了,聊天不弹琴简直是王小虎的最爱课堂没有之一。

  一次李安在给马可讲戈达尔的摇篮曲,讲到第二段时他强调要突出旋律,他也是想通过这首曲子开始,给孩子建立句子到段落的概念。

  钢琴音乐的句子可以简单望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pp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